知怀化

乡镇介绍 风俗文化 名人名企 休闲农庄 怀化果园 怀化景点

通道侗家

浏览数:731

发布日期:2019-06-01  
核心提示:天数:1 天作者去了这些地方: 通道怀化洪江靖州龙底河发表于 2007-03-09 20:01通道侗家湘西的少数民族分布,大致以是土家族、苗族、侗族为主,他们自北往南,怀化以北,是苗族和土家族,而怀化以南,就是侗族了。通道,位于湘西的南端,南接广西,西临贵州,是三省的交通要道,也许就是由此产生了通道
天数:1 天
作者去了这些地方:
通道
怀化
洪江
靖州
龙底河

发表于 2007-03-09 20:01

通道侗家  

湘西的少数民族分布,大致以是土家族、苗族、侗族为主,他们自北往南,怀化以北,是苗族和土家族,而怀化以南,就是侗族了。

通道,位于湘西的南端,南接广西,西临贵州,是三省的交通要道,也许就是由此产生了通道这个名字,当年红军也曾经过此地,还开过一个会议,有效地避免了更惨重的损失。

  

通道,侗家聚集,在山丘起伏间,侗家生活在一个个寨子中,风雨桥和鼓楼构成了侗寨的鲜明特征。我准备去那里的几个寨子看看。

 

一\演出队的年青人 

早九时离开洪江,路经靖州,下午二时半到了通道,一个小县城,但极干净清爽。转上了开黄土乡皇都村的车,正好逢赶集,老乡们挑着背着的筐袋不少,中巴车里挤得像城里的公交车。这儿妇女头上都包着蓝或黑的头帕,衣服的颜色也都是靛蓝的。

 

到了皇都侗文化村,这里由四个寨子组成,分别是新寨、头寨、尾寨和盘寨。走过风雨桥,就进了新寨,这里有好几家的家庭旅社,还编了号,从NO.1到NO.n。我住进NO.1,这家的视野好些(三人间,公共卫生,10元/天)。

 

我住的这家,所有门上的钥匙全插在锁眼里,包括主人房间,主人说可以随便。其实各家也是如此,除了有时有狗在应付你以外,真是门不闭户,可见乡风纯朴。

 

 

新寨的风雨桥边搭建了一排棚子,里面开了几个小饭店,眼下游客寥寥,也没什么生意。于是其中的一家就从早到晚的放录像,内容是侗家的对歌,天天都吸引了几个忠实的老年妇女,听得全神贯注,不时发出一片笑声。

 

 

我放下了背囊就出去,听见附近有人在唱侗歌,循音找去,在一栋大木屋的二楼见到了他们。有一群约十几个青年男女在围坐着,他们都穿着齐整的侗装,一看就知道是演出队。他们正在学唱侗歌,一位年纪约五十多的歌师在教唱,歌师一句,他们一句,没有什么歌本。侗家的歌就是这样,口口相传,代代延续,而担负这传承任务的就是寨子里的歌师了。

 

我当然是一句也听不懂,只是旁观,待他们唱了一阵停下后才聊天。原来有旅游团来,今晚在寨子里有演出,他们是在排练。谈到为什么不出去打工,一个小伙子告诉我,他们现在一个月约有400元固定收入(演出还有奖金),出去打工虽然收入多点,但开销大,还不如现在这样好。

  

按例是要有拦门酒的,演出队在风雨桥头摆开了阵势,等待旅游团。这座风雨桥名为普修桥,建于清嘉庆年,桥上有三塔,塔间连成风雨长廊相通,廊内绘画,塔檐雕塑,很是精美。旅游团迟迟未到,女孩子们拿出手机来互相比较,赫,她们的手机还真不错,翻盖的、滑盖的、带拍照的,比我的还好。

 

到寨子里转了一圈,看看鼓楼、风雨桥。路上意外的遇见了一对青年,我们在高椅也曾遇见过,没想在这里又见到了。我们热闹的谈了一气,又一起吃了晚饭。从他们的语气就可判断他们不是大陆人,但询问后没有答复,只是在第二天他们临离开前才告诉我,他们是台湾来的。

  

晚上在鼓楼前的广场看演出,有唱有舞,展示了侗家的生活,但这种为旅游团而编排的节目,怎么看总觉得缺了点什么,应该是所谓的“原生态”。最后是侗家服饰展示,这可是看见了许多从来没见过的样式,看来是费了不少周折才收集到的。

 

二、芋头寨

 

早起,下着细细的小雨,一碗米线是早饭。先搭车去坪坦,想看那里的回龙桥。走了一阵,路堵了,是一辆满载毛竹的车翻倒,塞满了路面。看来是去不成了,就在路边的寨子转转。这个寨子叫都天寨,分上寨和下寨,上寨的风雨桥有意思,只在一座水泥桥的两头各建了个小亭子,看来这是精简版的风雨桥。下寨的鼓楼也有趣,是将一座老旧的鼓楼拦腰抬起,从中又加进去二层,于是拔高了不少,属于扩充版的鼓楼。这是不是因为有钱和无钱而造成的两种版本。

 

  没去成坪坦,就搭上回头的车,转去芋头寨,那是一个古老的寨子。寨子位于皇都和县城之间,离公路有六公里。天下着小雨,我打伞慢慢地走在山路上。这路是普通的沙石路面,不难走,一路看罩在烟雨中的山水,清秀得很,不多的几块梯田铺在稍平的山脚下,红红绿绿的显得艳丽。

 

  一路走一边发短信,“下雨,独自一人走在山路上,六公里到芋头寨。山涧水声哗哗,山色雨中空蒙。这是行程中的最后一个点了”,发给了一串人。有了短信点打岔,倒也不知不觉地走完了许多,路也好认,只拣最宽的路直走罢了。

 

 

  看见了寨门,门旁就有小小的风雨桥和凉亭,这是老乡们遮蔽常见的雨水之处。一进寨子就看见几户正在动工兴建的木楼,三层全木框架,大概要几十立方木材才能建起。这个寨子的房子无论新旧,全是木材建造,不象皇都寨里已经有许多水泥建筑了。

 

  戏台、鼓楼,鼓楼中的火塘正燃着,几个老乡正烧着一只黑乎乎的东西。原来他们打了只狗,正在烧去皮上的毛。

 

  继续向前,萨岁坛、牙上寨、古水井、寨门、牙上鼓楼、古驿道,逐次看到。“萨岁坛”是供奉太祖母女神的,十分不起眼,稍不注意就从路边擦过。

 

 

  水井是清代就有了的,一米见方,石板围着,水甚清,一个竹制水舀放在井栏,行人可用来舀水饮用。

 

 

 

  鼓楼里有人,也是老老少少,与他们乱聊聊。指给我看古驿道,不甚宽,凌乱的铺着青石板,有的坡陡处还有木栏杆。这驿道是有着相当的历史,是来往于黔湘桂的必经之道,红军就曾走过,前去开长征路上有名的“通道会议”。

 

  雨还在纷纷地下,雾气飘摇在山丘间,缭绕在侗家木楼旁,我开始往回走了,在芋头寨停留了三小时。

 

三、苦酒与米酒

 


先望字生义,苦酒自然是酒味浓烈,难以大口;而米酒应该是如同家乡的一般,甜粘微酸,令人贪杯。可是在这里的侗家,就全然不是这么回事了。

  

桥旁小饭店中的一家是NO.9家庭旅社的老板小李,我在他那里吃了几天,还不错。最后的那天晚上,又是我一人坐到了他的饭店里,可是他却没有做生意的样子。原来他的岳父母今晚要来看望他怀孕的妻子,所以小饭店不开伙,不过小李邀请我去他家一起吃,这倒不错,正合我意。

 

 

先与小李的岳父母聊天,开始他们将我当成一般的城市游客,一口一个“你们城里人”,不理解为何要来这里看。但谈开以后,我以前的农村经历开始发挥了作用,有关农村生活、农业劳动的知识让他们认可了我,不再有隔膜了,越发聊得热闹起来。

 

 

开始上菜了,有腌鸭(特咸,据说能存放几十年)、烧小鱼(10cm长,就在寨边河里捞的)、韭菜汤(韭菜入汤从未见,并且是40-50cm长的韭菜)、尖笋炒酸菜、黄瓜炒肉片,放了满满的一桌,哈哈。

 

 

给我倒酒,酒都是小李岳父带来的,他说一年要自酿几十斤酒。酒是用两个塑料壶装着,说是一壶米酒一壶苦酒,那我当然是要喝米酒啦,可以多喝几碗的。

 

 

举碗敬酒,仰脖就是一大口,哇呀,怎么如此辛辣,几乎激出泪水。看我的狼狈样,可笑翻了他们一家。原来侗家的米酒与我以为的不一样,是用籼稻米制的土烧酒,而他们所称的苦酒才是我以为的用糯米酿制的甜米酒,名苦实甜,呵呵,闹了个笑话。

 

 

于是,改弦更张,换喝苦酒,热热闹闹,满桌皆欢,微醺而归。

 

 

于是,苦酒与米酒,给我留下了在侗寨的最后记忆。

 

 

我喜欢这样的过程,比单看风景要好得多。

 

告别了通道,完成了湘西的北南之行,踏上了回南京的路。

 

 

其实在通道,还有一些景区值得前去,如丹霞地貌千佛山,如古树绿荫下的龙底河漂流。我因返家的时间到了,就没有前去。

 


会记住:

 

 

湘西的山,峰林奇峻,山峦清秀;

 

 

湘西的水,载舟漂流,清冽秀美;

 

 

湘西的人,服饰锦簇,质朴亲和。

 

 

又:从桂林往北走,可以有两条线,一是经龙胜、三江往西北去黔东南的寨子,这是比较经典的,走的人是比较多了;还有一种走法,还是经龙胜、三江,直接向北走通道、高椅、洪江、黔城到怀化,这条线走的人较少,不妨试试,当然从北往南也可以。

 

 


(新寨普修桥)


(歌师教歌)


(芋头寨的寨门)


(色彩鲜艳的田地)


(我参加的家宴)

 
 
  • 知怀化官方公众号关注后天天有料

  • 知怀化微信小程序旅游,美食,特产,快捷、方便、贴心

0相关评论

随机推荐

点击排行

推荐新闻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