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怀化

乡镇介绍 风俗文化 名人名企 休闲农庄 怀化果园 怀化景点

深巷中的背影――记洪江古商城

浏览数:757

发布日期:2019-06-01  
核心提示:天数:1 天作者去了这些地方: 洪江古商城怀化洪江沅江通道绍兴班发表于 2007-03-05 09:25深巷中的背影――记洪江古商城一般人所谓的湘西,是指凤凰、张家界一带,那里游客云集,早已美誉在外。其实我以为湘西可分为南北两处,湘黔铁路拦腰横贯湖南,在湘西有怀化站,位于交通要道,是个较大的城市,而
天数:1 天
作者去了这些地方:
洪江古商城
怀化
洪江
沅江
通道
绍兴班

发表于 2007-03-05 09:25

深巷中的背影――记洪江古商城

 

 

 

 

一般人所谓的湘西,是指凤凰、张家界一带,那里游客云集,早已美誉在外。其实我以为湘西可分为南北两处,湘黔铁路拦腰横贯湖南,在湘西有怀化站,位于交通要道,是个较大的城市,而湘西的南北就以怀化分界。湘西之南,一般人较少去,其实那里也有不少值得一顾的地方。我在走过湘西之北后,准备将这湘西之南再领略一番。

 

 

在下了梵净山后,我在早晨离开了贵州铜仁,下午就到了位于怀化正南的洪江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一、古商城和窨子屋

 

 

洪江古商城早在明代便有了一定的规模,由于地处沅江边,便成了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,上通湘黔山区,下达洞庭湘江。随着商业的兴隆,各处客商云集,古城内店铺林立,作坊成群,形成了商城的繁华荣茂。

 

 

自古湘西多匪患,所以古商城的大户人家纷纷建起了“窨子屋”。所谓“窨”,有窖藏的意思,而窨子屋则是高墙包围,门不大但厚重,内里是二三层高的房屋一进进的围起来,每进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天井,就如同窖藏一般,所以称为窨子屋。洪江的地势高低不平,所以房屋就地势错落而建,街巷绕房舍弯曲而走,导致了古商城的街巷有了如迷宫一般的“七冲八巷九条街”。有了这般的高墙深宅,再加上曲折莫辨的窄巷,还有巷口的拱门,构成了那个时代的防盗工事,保得一方平安。

 

 

市镇的兴旺依赖水道,但随着近代陆路交通的发达,洪江开始衰败了。湘黔铁路从北边经过,造就了一座铁路运来的怀化城,而冷落了洪江;国道从西边通过,成就了黔江的大片新市区,又遗落了洪江。

 

 

不过,倒是被冷落在交通要道旁的洪江,侥幸没有被开发的大潮将它的古旧席卷而去,留下了前人创造的一片遗迹。眼下的洪江,虽然已经拆去了临江的一带,变成了呆板的千篇一律的随处可见的城市街道商铺,但在那些毫无美学可言的多层建筑后面,存留了古商城的一部分,其中仍然保存有明清古建筑380多栋,成为了游客光顾的主要着眼点。

 

 

洪江古商城近年被发掘出来了,当地政府在做着大力的宣传。游客们开始光顾,他们的身影不时在高墙窄巷、深宅大院里闪现。旅游的商机也使古商城从默默无闻到大力开发,现在一些窨子屋内的住户已经开始搬迁,一些特种行业也被包装,期待着从中挖掘出GDP来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二、高家书院和主人

 

 

窄窄石板巷,高墙下一扇门,在门檐下挂着一对红灯笼,上有一个“书”字,推开发出“吱呀”声的厚重木门,就进入了一个高楼高墙包围的小小庭院。院内一个青石六角缸,缸体的三面雕着花,另三面则刻着诗文,青石缸原先是用于储水防火的,而今却被主人养着金鱼,色彩鲜艳的金鱼活泼泼地游动,给色调偏冷的院子增添了一份活力。这就是高家书院,当年高家的弟子们就在这个院内上着家族办的私塾。

 

 

现今的主人聂先生十分热情的接待了我,他家的这个小小客栈从不做宣传拉客,只是接待朋友们介绍来的客人。底层的客厅两侧是客房,楼上是聂先生自己住着。我住进了一楼的厢房,层高足有四米,窗户不大,有些暗淡的光照着黑黑的板壁,几件时代不同跨越近百年的家具井然安放,三面围的大床挂着蚊帐,被褥整洁,躺上去给我极其松弛的感觉,连空气中的味道都似乎透着一股历史的遗留。这是一处可以使人放松沉静的地方,吸引着我在此流连了四天。

聂先生的孩子在外地,只他夫妇二人。聂先生待我极热情,陪我走街串巷,介绍风土人情,还邀我一同参加他朋友们的聚餐活动。他开这个客栈,似乎主要倒不是挣钱,而是为了时常有客来热闹一番。我在洪江逗留的这几天里,吃住都在聂家,聂太太的厨艺颇高,将家常菜肴做得十分合口味,我在奔波多日后,能有这种家庭似的饭菜和住宿,真是慰人心暖。

 

 

 

三、各式人家

 

 

住在聂先生家还有一个好处,可以登高到他家的屋顶平台,去俯看古商城。放眼看去,满是黑瓦,那黛瓦层层的叠起来,铺开去,鱼鳞般的盖住间间房舍;而房屋则鳞次栉比的高起来,矮下去,错落成宅院深巷;而那些粉墙,只露出窄窄的一条,在一旁勾勒出院落街巷的轮廓。整个古商城只有街巷和高墙深院中小小的天井透着天,其余全被屋顶遮蔽。

 

 

聂先生带我在令人晕头的小巷里穿行,不时的介绍指点着那些大宅院。古商城的大宅院一般为两类,一是官员家宅(包括退休和不在任的),一是经商人家,这些大户人家一律的有着几进深院,天井高高在上,只是在太阳高悬时才有阳光照入。

 

 

到了一大院,在庭院的墙上刻有一幅字,居然是我家乡扬州的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字:吃亏是福。据当地人介绍,当年大院的主人是郑板桥的亲戚,做生意赔钱后,郑板桥以这幅字赠他,以示安慰(不过我在扬州倒没查到这种说法)。

 

 

还有一些建筑是近代才出现的,包括银行、报馆,这些建筑的外表看不出有什么不同,但内里的格局已有变化,如西式的楼梯、栏杆、窗棂。在其中一处,还看见了当年躲避匪盗的暗门,当遇匪患时,全家可以躲入暗室,从另一通道逃逸。

 

 

古城中还有一些特种行业,聚集在一条街上,有烟馆,供人吸食鸦片,馆内还有密室和暗道,以便那些不愿意曝光的烟客们悄悄前来吞云吐雾,过一把瘾。

 

 

与烟馆相邻的还有青楼,这古已有之的场所,也曾在文人墨客的文字里被描述,什么“秦淮八艳”,什么“赢得青楼薄幸名”,似乎倒有了些浪漫的情调。青楼,也总是伴随着商业的兴旺而生存,洪江自然也存在这个古老的行业。那些当年的房舍仍然存留着,恐怕在其它地方是再也见不到成群的这样用途的房舍了,所以青楼也成为旅游的一个亮点。将这罕见之屋做为卖点倒没啥,不过从事古商城开发的人,将青楼挂了些飘摇的彩旗,还弄了些文字在上,这倒是生出了几分暧昧。

 

 

在一家青楼的门前,挂了一个牌子――“绍兴班”,看来是当年来自绍兴的女子在此谋生。这倒有趣,如今在沿海发达之地,可不乏来自内地的女子也在或明或暗地从事类似的职业。可见当年洪江的经济地位,也类似如今的沿海,是相当的繁荣昌盛,引得绍兴孔雀往西飞。

 

 

在这些经历了百余载的各式老屋内,如今居住了许多家市民,当年的一家大宅,就可以容进十几户人家,显得拥挤不堪,还有各家自行的搭建,更是凌乱。虽然居住条件不好,可是居民们很是热情好客,见你进来,总是说随便看,任由我到处乱串。

 

 

  聂先生说,如果你是春节来的话,可以在这里从早吃到晚,随便到哪一家,都会将你当宾客来接待。

 

 

我走过的古城镇也算不少了,可是像洪江古商城规模这样的大,原状这样的好,可是从没见过的。就像扬州这么大名气的古城,也只零落地残留了几户大宅院。也许就是因为洪江地处湘西一隅没有名气而幸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四、墙上的历史

 

 

高墙圈起了个个窨子屋,高墙排列在石板巷的两侧,高墙在砖砌石垒外,总要抹上一层灰泥,而灰泥在岁月的剥离下,总得过一些年再来抹上一层,于是灰泥形成了层层叠叠,包裹着高墙,也包裹了岁月和曾经的记载。

 

 

然而灰泥在岁月的侵蚀下,脱落了,斑驳了,显现出它曾覆盖的原来。在一面高墙前,我看到了四道的泥灰层。其中的一层是黑色的,全然不同于其它的粉白。聂先生告诉我,那是在抗战期间,为了遮蔽城市,防止日军的飞机轰炸,于是将所有的白色粉墙全部抹上了黑色的一层。

 

 

笔墨书法,是国人传统的喜好,将这一喜好用在粉墙上,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当年的宋江,酒酣后于粉墙疾书,却成就了一百单八将的风云际会。近代的中国,由于政治的大众化,墙壁更是成了发表言论的大规模可视化浏览物,在红色狂飙的年代达到了极致。

 

 

古商城的高墙,当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笔墨的留言处。那些几十年前的文字,在摆脱了被覆盖的灰泥后,又重显出来,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风貌,与我咫尺之近。看着那商铺的招牌,商品的广告,不由得使人联想起那些只是在文学影视作品里见到的形象。

 

 

一块很大的墙面,高处钉着块蓝底白字的牌子“龙船冲”,脱落的粉壁下有着一些墨字,残缺了,仔细看去,那是一段宣传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文字,那应该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遗留。在有关三民主义的下方,并存着刚出现的宣传禁毒的红色大字标语。正好一女童走过,脖子上鲜艳的红领巾与这面曾记载了百年风云的墙相映,“喀嚓”一声,我留住了这个瞬间。

 

 

后来遇见一位国家文物局的人,给他看了这张照片,他认为这面墙应该是文物,属于“革命历史文物”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五、深巷中的背影

 

 

古城巷深墙高,我在这些巷子里漫步了几天,那几天或晴或雨,也使我领略了深巷的不同格调。

 

 

晴天,阳光穿过高墙的阻拦,在巷子的石板路上投出亮亮的一道,有些眩目。雨天,深巷里的色调倒是相当的统一,阴冷低沉,湿漉漉的青苔将墙面贴得更显斑驳,使人无端生出一丝闷意。

 

 

巷子里的行人一般很少,常见的主要是老人,他们或者倚门枯坐,或者慢慢地走着极熟悉的老路。

 

 

再就是孩子们,他们构成了另一道风景,他们的童装是鲜艳的,他们的行走是连蹦带跳的,无论什么路对他们都是新鲜的。

 

 

年轻人则极少见到,其实在我走过的这些老街古镇,都是难得一见青春的气息,他们为了生活而远去,只留下老少守家园。偶尔见到一位姑娘,当她的身影孤寂在石板路上时,你总会联想起《雨巷》中那丁香般的姑娘,只是缺了那把可以使她朦胧的油纸伞。

 

 

我用相机捕捉了不少行走在深巷中的人,在高墙的压迫下,人总是显得局促。我喜欢那离去的背影,他(或她)渐行渐远,在行进间将他们定格,而他们的前方,总会有着明亮的前景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六、靓丽的一道风景

 

 

在古商城中游荡,往往看见的都是老人稚童。可是,就在我准备离开这里前,一道靓丽的风景出现了。一群青春的女孩,喧闹着出现在古城的中心小场地上,原来她们是职校的毕业生,准备成为古商城的导游,在这里试穿导游的新衣。

 

 

这些新衣颜色艳丽,是民国初年的式样。已经泛黑的青砖,粉壁脱落,衬着面容的青春、身影的婀娜,那件近百年前样式的服饰更添加了一种古典的感觉。

 

 

她们在高墙下行走,衣裙摆动,青春摇曳,色彩恍惚,鲜艳的衣着与阴冷的深巷形成明显的冲突,若不是少女的活力是那样的鲜亮明丽,倒仿佛身处百年之前。

 

 

美丽的身影,青春的生命,能否给这百年古商城带来新的活力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眼下,就在洪江附近,高速路正在施工。

 

 

这条新世纪的新动脉,将给这里注入新的动力。

 

 

也许,不要多日,在黄金周里,我们就能看到这番景象:

 

 

自驾车族们从高速路上源源不断的驶入洪江,用他们的世界品牌车,将这古商城的周围,泊满。

 

 

高墙下的窄巷里,人头攒动,度假旅游的人们,涌进窨子屋,挤进前青楼,去看那些中国曾经拥有的,而如今离我们远去的,只能在洪江再见到的,老屋。

 

 

老宅里的老人们,再也不寂寞了,虽然他们曾经的空间变小了,他们习惯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,可他们的生活能得到很好的改善,也许。

 

 

新商机会给古商城带来新的财富,当然。

 

 

聂先生,你满意吗?

 

 

 

 

 

附:古村高椅

 

 

在洪江南边几十公里的巫水边,有一个侗族村庄,名为高椅。村子三面环山,一面向水,还真有几分像一把高椅子端坐在巫水边。村里的明清古建筑保存较多,引得一些人前去探访。

 

 

这村子虽然是侗族所居,但也历史久远,习俗尤其尚文,以读书为好。如村中有座宅子,冠名“清白堂”,在此教授学生,出了若干进士、拔贡、秀才。所以从这里出了些为官的,他们又回乡兴建房舍,教育子弟,烟火相续。

 

 

聂先生帮我找了辆摩托前去,省了在那里住宿(那里有小客栈可住)。我在村里转了半天,去看那散落在村中的老屋和人。村中人大都务农,但祖传的读书习惯依然,常见门上横额写着“关西门第”、“清白家声”、“耕读传家”。你可以看见从这些门里走出人来,他身披蓑衣赶着牛前去下田。

 

 

看着那些当年的豪宅,花窗雕刻精美,如今蛛网密布;匾额题字犹在,却被烟火熏黑。正所谓福不过三代,望鉴之。

 

 


(窨子屋)


(走过历史)


(孤寂雨巷)


(恍惚百年)


(耕读人家)

 
 
  • 知怀化官方公众号关注后天天有料

  • 知怀化微信小程序旅游,美食,特产,快捷、方便、贴心

0相关评论

随机推荐

点击排行

推荐新闻资讯